今天是:
无障碍阅读 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创新监管模式提升安全生产治理效能

索引号 : 735214093/2025-10019 文       号 :

主题分类: 安全生产监管 发文单位: 咸宁市应急管理局

名       称: 创新监管模式提升安全生产治理效能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11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咸宁市应急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创新推出一套规范涉企检查的组合拳,通过计划源头管控降低检查频次、线上联动优化入企检查流程、重大事故隐患线上跟踪闭环治理的监管新模式,实现检查频次下降67%,重大隐患发现率提升33%的显著成效,推动安全生产监管从"人海战术"向"智慧监管"转型升级。

源头管控 构建科学监管体系

科学编制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该检查的必须查到位,做到即不越位也不缺位。一是精简检查对象,靶向监管。建立“年度体检+动态评估”机制,依据2024年企业安全风险体检帮扶诊断结果,将安全风险较高、隐患问题较多的75家企业确定为2025年监督检查名录,统筹分配到日常监督检查、专项检查和“双随机、一公开”三类检查,统一报送市政府批复后实施,做到无计划不检查,加强源头刚性约束。二是清单管理,规范用权。根据“立法确定”“三定规定”“政府决定”梳理应急管理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按照权责透明要求向社会公开,向上级部门和司法部门备案,做到无备案不检查、清单之外无检查的硬约束。三是智慧监测,远程巡查。依托湖北省风险隐患监测预警平台,接入矿山、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等349家重大危险源企业、高危工艺企业安全生产数据,每日根据线上派单有针对性巡查企业100余家,对人员脱岗、超负荷用电、违规操作智能报警,执法人员利用远程数据监测和电话提示督办隐患整改,用非现场监管替代部分现场入企检查。

流程再造 打造阳光执法新机制

一是联合检查“一表通”。推行“同一机关合并查”机制,整合危化、工贸、执法等条线检查事项,将监督检查和执法检查合二为一,联合检查覆盖率提升至41.1%,切实解决多头执法问题。二是执法全程“线上走”。依托“互联网+执法”统筹全年执法计划,实行检查方案线上审批,执法过程全程留痕,检查结果实时公示。通过“检查报备制”严把公车审批关,杜绝随意检查。三是入企检查“一码通”。3月底“咸宁市扫码入企”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集成49个应用场景及50个双随机抽查工作计划,市场、应急、经信、消防等部门联合检查线上预约,一键分发,检查信息线上备案,通过“扫码入企、综合查一次”降低重复检查率。

精准施策 实施全链条闭环管理

一是风险分级管理,对全市工贸企业按照行业类型、规模、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对低风险企业降低抽查比率,集中资源聚焦重大隐患企业抽检。二是推行重大隐患发现“赛马”机制,机关相关业务科室每月发现5条重大事故隐患问题线索,线索来源为计划执法、投诉举报核查以及企业自查自报,凡是企业自查发现并在“全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信息系统”提交重大隐患自查报告和整改图片佐证资料,可减轻或免于处罚,第一季度企业自主核销重大事故隐患73项。三是挂牌督办闭环。应急管理部门依托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系统远程核验或抽查确认系统填报的重大事故隐患,全程跟踪销号,对未按期整改的9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挂牌督办,定期调度和通报整改进展,未按期整改的转入立案处罚程序,第一季度针对重大事故隐患未按期整改的已立案处罚3次,罚款金额51万元。

2025第一季度,咸宁市应急管理局检查企业11家,发现一般问题隐患65项,重大事故隐患79项,事故隐患动态清零率上升至92.4%,立案处罚率同比下降86%,实现了监管效能和服务双提升。下一步,继续依托“互联网+监管”和“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数据智网系统,减少入企检查频次、优化入企检查流程、强化执法线上监督,推动安全生产从监管“人防人控”到数据“智防智控”转型,切实减轻企业迎检负担,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