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湖北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索引号 : 735214093/2022-30442 文       号 : 无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单位: 湖北省应急管理厅
名       称: 2022年9月湖北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发布日期: 2022年09月04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22-09-01
入夏(6月1日)以来,我省呈现气温超常高、降水异常少的气象特征。进入8月后这一极端天气现象更加突出,截至8月底,全省月平均降水仅11.2毫米,较常年偏少近9成,创历史同期最少记录;月平均气温32.0℃,较常年偏高4.3℃,创历史同期最高记录,高温干旱灾害造成829.06万人、1389.95万亩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75.51亿元。全省先后启动了气象灾害(高温)III级应急响应、水旱灾害防御抗旱III级应急响应、抗旱四级应急响应、自然灾害救助III级应急响应,在各级共同努力下,全省灾情趋势总体可控,无突发性灾害发生、无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
9月份,我省进入初秋时节,极端高温少雨的情况可能会逐步缓解,但自然灾害生成和发展的风险更高:一是全省总体干热的气象趋势没有变,持续高温少雨的极端天气现象极易形成累加效应;二是经历一个夏季的高温蒸烤,土壤缺水缺墒的情况特别突出,山河林草等承灾体更加脆弱;三是夏秋交替气温起伏波动大,更易形成大风、雷电及强降水等破坏力强的极端气象情况;四是中秋、国庆临近,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出现灾情后社会舆论放大效应更加突出。无论自然环境还是社会需求都在警示我们,防灾减灾工作丝毫麻痹不得。具体来讲;9月我省自然灾害风险仍然偏高,需高度关注旱情发展,严防伏秋连旱、严防森林火灾、严防极端气象引起的多灾链发情况。
旱情发展不容乐观。9月我省历来多有旱情发生,2019年还发生了全域性干旱灾害。综合气象水文等情况,当前旱情发展趋势可能重于2019年。一是土地干旱情况非常明显,当前,全省已有98.7%的国土呈现旱象,其中,特旱发生面积17.7%,重旱发生面积29.1%,中旱发生面积39.2%,轻旱发生面积12.7%。二是江河湖库水位全面偏低,目前,长江、汉江干流主要控制站水位均处于历史同期最低或接近最低水平,全省已有334座水库水位低于死水位,汉江下游包括东荆河、荆南四河部分涵闸泵站已无法引提水,随着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进入蓄水期,9月份我省江河来水偏少是大概率事件,缺水抗旱将是个长期问题。三是高温少雨的气象趋势可能持续发展,预计9月全省降水量偏少1~4成,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全省形成伏秋连旱机率极高。综合以上情况,科学抗旱、精准抗旱、持久抗旱、全域抗旱将是今年9月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各地务必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加强水资源的调度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特别是恩施、十堰等已经发生(特)重度旱情的地区,必须科学算好供需平衡账,采取“一库一策”的措施,千方百计的做好水源管理,牢牢守住群众饮水安全底线。
森林防火形势严峻。今年9月森林火险形势明显异于常年:一是入夏以来持续干热天气使林间水份大量蒸发,林区植被含水量普遍不高,防火能力非常脆弱;二是8月伏旱叠加厚积了林间枯枝落叶,林区草木枯黄率明显高于常年,火灾隐患点明显增多;三是9月气温偏高、旱情持续,必然加速秋季阔叶脱落和草木枯黄,更易诱发火情;四是中秋节前后天气晴好,民众郊游、祭祀以及农民烧荒、烧桔秆等活动必然加大森林火灾的隐患。综上因素,今年9月份全省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维持较高危险(三级)。各级务必打破夏秋之交我省尚未进入森林防火期的固有思维,切实抓好森林防火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十堰、恩施、神农架林区等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又历了重度干旱,极易诱发森林火灾,加之这些林区地域广阔、山陡林深,一旦遭遇森林火灾,组织救援困难,必然放大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更应“防”字当头,及时消除隐患、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极端天气破坏力大。进入9月,昼夜温差大、降水分布不均、风大雾重、天干物燥,是季节性灾害事故的多发期。一是局地极端强对流天气可能偏多。随着夏秋季节交替、冷暖空气交汇交融,极易酿成局地阵性大风、短时强降水、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形成突发性自然灾害,各地要深刻汲取2019年8月恩施躲避峡暴洪、十堰青龙山山洪,以及“8.12”随州柳林特大暴雨山洪等重大灾害等历史教训,把防范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冰雹,以及由此诱发的山洪、泥石流及中小河流洪水作为当前防汛的重点,切实加强低洼地带居民点、沿河峡谷旅游风景区、尾矿坝(库)的动态管理,随时做好突发灾害的应对防范。二是旱涝急转的情况可能发生。综合分析,今年我省长江汉江流域发生秋汛的可能性不大,但从春夏两季雨水情况来看,“面散点强、短时暴雨”的特征非常明显,极易在局部地区形成旱涝急转的情况,特别是鄂西及江汉平原的部分地区,前期旱情较为严重,土壤失水疏松或结块硬化的情况严重,遇强降雨致灾风险更大。三是“秋老虎”可能在局部形成。主要是中东部地区,气温普遍偏高,可能在初秋形成一段回热天气,对民众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另外,江汉平原及鄂东“寒露风”可能出现在9月下旬中期,较常年偏晚,9月总体干热是大概率事件。四是季节性交通事故可能抬头。9月开始,大雾将逐渐增多,省内各条高速公路需防范雨后转晴时,后半夜至凌晨大雾天气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西部高速公路(特别是十堰、襄阳境内高速公路)需防范持续降水可能造成的边坡滑坡、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各地要严防晾晒农作物影响交通安全的情况;节假日、学生返校放假等车流量大的时期,市区干道、景区窄道险路都要做好路况提示、车流引导、限速限行等工作,确保不发生大的交通事故。另外,秋季干热天气更易诱发的各类火灾以及密闭空间作业产生的人员中毒和气体爆炸等事故发生,应引起各级重视。
农业抗灾尤为关键。我省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生产量的80%。9月是我省夏玉米、夏大豆进入成熟收获期,中稻大部分处于灌浆成熟期,早熟中稻陆续收获,晚稻、再生稻再生季处于孕穗抽穗期,是秋粮生产的冲刺阶段,当前农业抗灾工作不仅事关一季而且影响全年。受前期极端高温影响,全省水稻结实率明显下降,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等地部分灌溉条件差的水稻结实率仅为68%,棉花蕾铃脱落显著增加,对秋粮油作物生长已经造成了不利影响。当前全省气象水文情况仍然不利于农业增产增收工作,各地务必加强农业抗旱防灾的针对性,密切关注作物生长情况,抓细抓实田间管理。一是要利用好月初由热转凉的窗口期,抓紧补灌追肥、消除高温热害的影响;二是要加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特别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等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害防治,防止病虫害大面积发生;三是充分利用晴好天气抢收抢割,提高全省机收减损技术水平,确保秋粮顺利归仓库。
地质灾害总体平稳。综合分析2013—2021的9月份全省地质灾害情况,主要诱因是强降雨和建房(修路)切坡,主要发生地点在鄂西北低山丘陵区(占比68%)和鄂西南山区(占比28%),相关地区要有针对性做好防范工作。预计,今年9月地质灾害发生数可能与历年同期中位数持平,局地短时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风险占比将增高,地质灾害主要以小—中型滑坡、崩塌、地面塌陷为主。具体来讲,一是鄂西北山区十堰,鄂西南山区恩施,鄂西山区宜昌、神农架,鄂东南低山丘陵区咸宁、黄石等地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风险较大;二是武汉、黄石、鄂州发生地面塌陷可能性较大;三是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清江库区等主要库区和湖泊,长江、汉江等主要江河水系涉水库岸,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
附图:1.湖北省2022年9月降水距平百分率预测图(%)
2.湖北省2022年9月气温距平预测图(℃)
3.长江流域2022年9月降水趋势预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