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2023年春节期间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索引号 : 735214093/2023-02914 文       号 : 无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单位: 市减灾委办公室(市应急管理局)
名       称: 咸宁市2023年春节期间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发布日期: 2023年01月19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1月16日,咸宁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交通运输局等有关成员单位,对2023年春节期间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了会商研判。
今年春节期间(1月20日至2月5日)自然灾害具有不确定性:一方面,受拉尼娜效应影响,全球大概率会迎来一个寒冷的冬天。从我市情况来看,入冬以来普遍低温少雨,“夏天干热、冬天干冷”的极端情况初步显现。另一方面,在提振经济和防疫常态化的双重作用下,社会经济活动可能迎来一次报复性增长,特别是春节期间,群众出行、娱乐、购物等活动集中,人流、物流、车流及群体性活动对社会整体防灾减灾能力都是一个考研。各地各部门要高度警觉,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全力以赴应对好自然灾害领域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为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提供安全保障。具体风险研判与建议如下:
1.重雾厚霾可能趋多。今年春节期间全市平均气温5~7℃,与常年同期相比总体气温略偏高。预计期间有2次降温降水过程,分别在1月31日~2月1日、2月5日前后,要重点关注雨后转晴时、后半夜至凌晨高速公路可能出现的大雾天气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特别是我市是大雾多发区,需加强关注。
2.冬春连旱的苗头开始显现。入冬以来我市总体天气干冷、江河湖库水位低,导致去年夏季以来出现的干旱现象始终没有得到根本缓解。预计春节期间我市气象情况不利于旱情舒缓,降水总体偏少,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2~3成。春节期间我城乡供水总体有保障,局部特别是山区较高位置可能存在供水水压不足。要持续抓好蓄水保水工作,加大供水设施设备维修检修,引导各级科学储水、节约用水,防范开春以后随着用水量的加大,出现缺水、少水情况。
3.森林火灾风险总体较高。春节期间,全市仍以干燥气候为主,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必然推高森林火险。预计春节期间全市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为较高火险(三级),局部时段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为高火险(四级),森林防火形势严峻。特别春节前后,人员外出活动更加频繁,各地更应加强节庆期间民众出行出游野外用火、民间祭祀用火的管理,重点关注坟头、墓地、原始林区、旅游景点、森林公园等区域,以及上午11时至下午16时,尤其是中午和晴天干燥大风天气等高火险时段。要加强入山路口巡查管控,重点盯防林区村庄、田边林缘烧田埂、烧秸秆等农事用火行为,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因素引发森林火灾,保持我市当前森林防火的良好态势。
4.地质灾害偶发性强。受干冷气候影响,部分山区(如九宫山、厦铺镇、杨芳林乡、高枧乡、金塘镇等局部区域)可能出现极端低温天气,冻融诱发地质灾害风险增大,应重点关注气温骤变引发孔隙水、裂隙水冻融造成岩土体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尤其对部分山区裸露公路切坡及建房切坡应重点关注、加强防范。要关注气象信息、监测预警信息,降雨及气温骤变前后针对重点区段及隐患点加强巡查。针对部分危险性较大新开挖裸露边坡,建议采取茅草覆盖等保温措施,防止边坡失稳。
5.农业防灾要趋利避害。适当的低温冰雪不仅有利于小麦、油菜等农作物蹲苗,还能有效抑制病虫害的生长,从长期看对农业生产有利。但如果出现较强冰冻大风等情况,对粮油大田作物安全越冬,春节“菜篮子”供给稳定,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农业防灾要注重趋利避害,有针对性地做好农作物保暖工作。一要做好露地蔬菜覆盖保温,通过浮面覆膜、畦面覆草等办法,减少地面热量的流失;二要提高大棚抗风雪能力,确保棚膜覆盖严实;三要及时做好采收工作,要在寒潮来临前,对达到上市要求的露地蔬菜、水果及时抢收,做到应收尽收、应采尽采。
6.交通安全风险高。一是雨雪冰冻天气可能造成道路结冰。要关注天气预报预警,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提前开展巡查排查,积极撒盐融雪除冰,尤其是咸安区S319咸赵星星竹海段、通山县S209咸通线九宫山段和界水岭段、赤壁市S246凤界线东流港段、崇阳县S259铜天线佛岭段、通城G353宁福线南岭段,确保春运期间国省干线公路道路畅通。二是局地大雾、重霾会影响水陆交通畅行。重点关注我市大雾重霾天气对道路交通的影响,特别是在交通流量大的路段,进一步加强巡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防灾避险指引,必要时采取限速、封闭道路等交通管制措施;及时向渡口渡船经营人发送安全及天气预警提醒信息,督促辖区客渡船经营人进行开航前自查, 对渡口坡道及船舶采取防滑处理,确保安全后方可开航,对辖区渡口渡船进行安全检查、排查隐患。三是积雪融冰等因素诱发涵洞、桥梁等损伤。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时刻关注因积雪融冰等因素可能导致的安全隐患。增派力量加大桥梁涵洞区域的巡查,遇冬季雨雪天气,即刻按照要求设置和播撒融雪剂,增派人员死守辖区重点桥梁涵洞,桥涵背阴面结冰后,立即启动等级管制,视情况实施限速、分流、全线关闭等管制措施。
7.民众出游隐患多。从项目上讲:各处A级旅游景区内玻璃栈道、玻璃滑道、玻璃观景平台、滑雪场、悬崖秋千等高风险游览项目安全风险大,一旦出现雨雪大风天气,滑雪项目、高风险游乐设施设备、玻璃设施设备应坚决暂停营业,避开风险。从区域上讲:九宫山、龙隐山等景区游客相对密集且山高路险,极易酿成安全事故。全市8个温泉景区要注意防范消防火灾、漏电跑电等意外事故。各地要指导旅行社针对旅游团安全工作特点和冬季雨雪天气变化,合理安排旅游线路。
8.公共安全压力大。一是用电用气负荷高。春节期间我市用电、用气、用水等可能出一个高峰期,各类电汽设备将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维持满负荷运转,相关部门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一要确保传输设备安全。要防止电线结冰、煤气用水管道破裂、基站覆冰等对电、汽、水的传输、通信设施畅通造成的不利影响。二是各类火灾要严防。主要存在“两类风险”、面临“一个压力”。“两类风险”:一是进入冬季,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增多,我市农村围桌取暖、依墙(炕)烧柴情况偏多,明火熏烤腊肉现象突出,引发火灾概率增加。二是临近年底,企业抢工期、赶进度,违章作业、野蛮施工现象突出,设施设备长时间、高负荷运转,企业员工尤其是“阳康”人员,长期高强度疲劳作业,易引发火灾事故。“一个压力”:春节、全国、全省“两会”接踵而至,人流、物流高度集中,火灾荷载大,加之疫情恢复,易产生“报复性”消费。我市元旦期间温泉酒店生意火爆,预计春节期间人流量激增,群死群伤火灾事故风险加大。各地要保持“抓大防小”力度不减,持续推进冬春火灾防控工作,加大隐患排查、督查指导和宣传引导,全力防范消防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冬季取暖要注意。天气骤冷,居民在室内取暖必然加大用火、用电、用煤、用炭量,特别是一些炭火锅、热水器、暖炉极有可能成为“温暖炸弹”,造成失火、一氧化碳中毒等灾害事故发生。各地要切实加强安全取暖知识宣传,特别是对一些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脆弱人群,开展“敲门行动”,做好安全知识宣讲,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