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阅读 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咸宁市2023年秋季(9月至11月)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索引号 : 735214093/2023-28895 文       号 :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单位: 咸宁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名       称: 咸宁市2023年秋季(9月至11月)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发布日期: 2023年09月27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920日,咸宁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等有关成员单位,对2023年秋季(9月至11月)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了会商研判。

今年秋季,特别是中秋国庆小长假期间,群众出行、娱乐、购物等活动集中,人流、物流、车流及群体性活动对社会整体防灾减灾能力都是一个考验。各地各部门要高度警觉,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全力以赴应对好自然灾害领域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为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提供安全保障。根据气象预测,预计2023年秋季,咸宁市降水量为25030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12成。平均气温18.519.0℃,与常年同期相比略高,“寒露风”发生时间接近常年。具体风险研判与建议如下:

1.水旱灾害方面:一是有发生阶段性干旱的可能。当前库塘蓄水与历史同期基本持平,城乡供水有保证,农业生产用水绝大部分有保障,生态用水可控。但受降水分布不均、气温偏高和小型水库蓄水偏少等因素影响,我市有可能会发生局地阶段性干旱。如出现长时间少雨干旱,个别高山地区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用水困难,需密切关注、科学调度、蓄水保水,确保供水安全。二是有发生局地洪涝灾害的可能。虽然主汛期已过,但局地强降雨仍有可能发生,需加强监测预报和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2.森林火灾方面:从社情、林情因素上来看,秋季我市森林火险等级相对较高。一是火源管控难度增大。秋季正值采集山产品、秋收的黄金期及施工作业的抢工期,恰逢中秋和国庆双节,我市各地即将进入旅游度假高峰期,林区外来人员将明显增多、流动性大,大量的人为活动,进一步增加了火源管理工作的难度。二是森林可燃物载量大。今年夏天降水同去年相比较为充沛,各林区杂草生长茂盛、积蓄量大,秋季以来,林区腐殖质层湿度显著降低,绿化地带枯枝、落叶、枯草堆积增多,进一步增加地表可燃物,遇有火情极易发展蔓延。综上,秋季森林火险增加,森林防火任务加重,预计森林火灾风险将调整为三级较高危险建议: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紧紧围绕森林防火,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多渠道、多层次向公众普及森林火灾预防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二是强化责任落实。以林长制为载体,坚持防灭一体化,突出抓好责任落实,完善各项防控措施,强化行业监督管理。联合电力公司对防火预警监测系统进行全面排查、检查,做好秋防准备。三是落实火源管控。重点关注林边、坟边、地边、隔离带、景区、森林公园等区域,以及上午11时至下午4时,持续干旱、晴热、大风等高火险天气,注重管控中秋国庆双节前后野外违规用火。严格管控火源,落实进山登记制度,增设临时森林防火卡口,督促护林员严格履职,做到日常巡查常态化、制度化管理。四是消除风险隐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清理,从清坟边、清林边、清地边、清隔离带、清可燃物等方面着手消除风险。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及时清理森林防火区外延50米范围内的农作物秸秆、地头杂草灌木等可燃物。拖离道路两旁15米范围内的杂草、枯枝落叶、生活垃圾等可燃物,做到不留隐患。五是强化应急准备。实时关注气象及火情变化情况,发布预报预警,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加强信息核实和上报工作;提升火情发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前置部署抢险救灾物资和应急力量,做好指挥调度和支援保障准备。

3.地质灾害方面:今年以来,我市地质灾害形势总体平稳,截至917日,受降雨及人为因素综合影响,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灾情2起、险情7起。根据气象部门降雨预测,综合分析历年同时期地质灾害发生规律,预计咸宁市9月至11月地质灾害整体处于低发状态,考虑气温冷暖交替及降雨量变化的综合影响,我市降雨诱发地质灾害风险较往年同期偏高,地质灾害类型以小型滑坡、崩塌为主。建议:一是加强公路切坡的巡排查,尤其部分新修道路、旅游景区道路的日常巡排查,对于稳定性较差的路段及时采取处置措施。二是对部分农村建房切坡地质灾害高发区群众,加强防灾知识宣传普及,提高灾害识别及应急避险能力。

4.农业灾害方面:10月份秋收、秋播期间,若持续阴雨天气,对水稻机收、油菜播种有一定影响。寒露风可能对迟播晚稻安全齐穗有一定影响。建议:一是强化气象监测预警。密切关注气象条件变化,及时发布气象信息,指导农户合理安排农时作业,确保中晚稻适时收获、油菜适期播种到田。二是强化秋粮机收作业服务。制定落实中晚稻机收应急预案,全面摸清中晚稻成熟情况、收割机分布情况、烘干能力需求等信息,做好农机区域作业调度,确保水稻颗粒归仓。三是强化防灾减灾技术指导。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分类指导落实田管技术措施。对寒露风来临前不能安全齐穗的再生稻、晚稻,如已经处于破口期,及时灌8-10厘米深水保温,同时叶面喷磷酸二氢钾+“920”,促进及时破口齐穗,提高抗寒能力。寒露风来临时未破口的水稻,降温前灌8-10厘米深水保温,同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薹素增强抗寒性,待温度升高后及时排水,叶面喷施“920”促进齐穗和灌浆。

5.道路交通方面:路方面,注意防范集中降雨可能引发公路沿线小型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需重点关注通山县S209咸通线K37+500右侧、K77+650右侧、K77+950右侧;G106京广线K1387+400左侧;崇阳县S246凤界线K20+200右侧;S319咸赵线 K39+300左侧;赤壁市S246凤界线K12+000左侧;赤壁市S361大羊线K57+700-K58+200右侧等公路沿线重点地质灾害风险路段。水路方面,注意防范秋汛期间局部地区可能发生暴雨山洪灾害,威胁我市水上交通安全,需重点防范嘉鱼县、赤壁市长江岸线的所有渡口以及港口码头、水运企业。建议:一是加强重点航段、船闸、港口和船舶航行的监控管理,密切关注航道水位变化情况,落实船闸、航道汛期安全工作,及时发布恶劣天气航行通告或警告,确保通航安全。二是加强防范风险宣传力度,在水运企业、渡口、码头,通过横幅、标牌、电子显示屏等形式进行防溺水等宣传;向企业、渡工、船员、游客等进行水上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三是加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日常巡排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6.文化旅游方面:中秋国庆期间各类景区、大型娱乐场所、亲子乐园、网红打卡点、各类场馆等人流量剧增。各地要压实旅行社、旅游景区等主体责任:一是督促经营单位开展节前安全自查自改、安全培训、应急疏散演练,对景区各类设施设备特别是大型游乐设施、大型演出场所等进行全面安全检查,严格落实玻璃栈道、玻璃滑道、滑雪场、悬崖秋千、水上项目等高风险旅游项目安全措施,维护保养建筑安全设施;二是加强值班和巡查,严格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管理,提升安全防控水平;三是对旅行社履行旅游合同租赁旅游包车情况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旅行社租用不具备营运资质的车辆接送旅客的行为;四是加强景区天气、游客最大承载量等旅游信息的发布工作,合理控制好高峰时段游客总量,严防拥挤、踩踏等事故发生;五是强化户外旅游、漂流、野游和探险等活动安全监管,严防事故发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