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阅读 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中国应急管理报》报道咸宁:赤壁市应急管理局救灾和物资保障股负责人张漓

索引号 : 735214093/2025-01338 文       号 :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单位: 咸宁市应急管理局

名       称: 《中国应急管理报》报道咸宁:赤壁市应急管理局救灾和物资保障股负责人张漓 发布日期: 2025年01月14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1月10日,《中国应急管理报》以《时时刻刻为老百姓着想,扎扎实实做实事》为题报道赤壁市应急管理局救灾和物资保障股负责人张漓。

湖北省赤壁市应急管理局救灾和物资保障股负责人张漓:“时时刻刻为老百姓着想,扎扎实实做实事”

2024年12月20日一早,两辆大货车停在湖北省咸宁市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中心。张漓和同事等候领取2024年受灾困难群众冬春救助物资。

张漓于2021年10月转业,来到赤壁市应急管理局,2023年2月起在赤壁市应急管理局救灾和物资保障股工作,现任救灾和物资保障股负责人,也是一名灾害信息员。

张漓认为,想要做好灾害信息员工作,法宝之一就是做笔记。从事灾害信息员工作以来,他写下厚厚的工作学习笔记,其中记录着救助类别,倒房修缮和重建类别标准、补助标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具体事例以及请示上级灾害信息员后得到的解决办法等。

凌晨赶赴岗位,连续12天高强度工作

2024年入梅以来,湖北省赤壁市连续遭遇4轮强降雨。在持续性强降雨和上游来水的双重影响下,赤壁市辖区内长江、陆水湖等水位迅速上涨,洪水和城市内涝风险增大,防汛救灾刻不容缓。

6月18日,张漓在凌晨1点接到工作通知,立即收拾好办公资料,冒雨赶往赤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他被分在物资保障组,主要负责防汛救灾信息的上传下达、灾情数据统计、救灾物资调拨等工作。

在赤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气象、水利、交通运输、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整合资源、统一调度,利用卫星电话、对讲机、无线电通信系统等,确保在极端天气和灾害条件下,预警信息能够及时传达给所有责任人,并通过“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等平台,实现灾情数据的实时上传和共享。

“新店镇,请立即汇报受灾情况。”张漓负责收集各个乡镇(街道)的灾情信息,并对每天上报的灾情数据进行审核和校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那段时间,他常常工作到次日凌晨,困了就趴在桌子上打个盹儿,饿了就起身泡一碗方便面垫垫肚子。

经历了连续12天高强度工作,张漓的身体非常疲惫。同事劝他好好休息一下,他说:“这点苦算什么,在防汛一线还有那么多人在日夜奋斗。”

2024年防汛救灾期间,赤壁市实行日调度、日报告工作制。“新店镇古街因排水管道排水慢导致内涝,部分地势低洼处的住房一楼已出现倒灌水。积水有40厘米深,目前有28人被困,大部分都是老人,无法自行撤离至安全地带。”张漓收到新店镇古街有人员被困的电话求助后,赶紧向指挥部报告。

指挥部迅速调度属地政府应急突击队10人、皮划艇2艘,仅用半个小时就将28名被困人员转移至政府食堂,并为他们安排热饭、热水及住宿。随后,队员们对古街房屋进行断电断火排查,疏通排水口。“柳林村滑坡被堵的道路已经疏通,无人员伤亡。”

“救援物资已经调往……”那段时间,张漓起草办理并准确发出文件近40份,收集汇总防汛救灾期间灾情统计报表150多份,没有一份文件出现错误或延误发送。

“有困难不要怕,可以给我们打电话”

2024年6月18日18时,咸宁市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为全力做好救灾物资保障工作,张漓经常在赤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备灾救灾救援物资储备中心两头跑。看到物资搬运人员在卸车,他再忙也会上前搭把手,和他们一起搬。防汛救灾期间,张漓统计协调应急抢险队伍413支5997人、工程机械设备300余台(套)。他协调人员累计将排水泵、橡皮艇、帐篷、雨衣雨鞋、雨伞、强光手电筒、行军床、被褥、矿泉水、方便面、米油等各类物资装备18457件(套),防汛用料片石2239.82吨、二分子石子792.3吨、白云岩粉(AB料)433.75吨下发到救灾救助第一线。

在2024年6月28日的一场暴雨中,余家桥乡冷家湖村三组宋衔辉家的房子倒塌了。9月29日,张漓和余家桥乡政府应急办主任一起,入户核查倒房重建情况。

“感谢党,感谢政府!我家这个情况,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救助,我们一家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宋衔辉说起受灾的事,几乎要落泪了。“盖房子的钱,国家有补助,你不要担心,新房子就安安心心住。10月要赶紧做好中稻抢收工作。”张漓鼓励他说,“遇到问题及时向乡政府反映。有困难不要怕,可以给我们打电话。”

为了确保灾情报送及时准确,每次参加湖北省、赤壁市组织的灾害信息员业务培训时,张漓都要把课件带回来,反复学习,遇到问题及时请教上级业务部门工作人员。

“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救灾救助就是时时刻刻为老百姓着想,扎扎实实做实事。”谈起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张漓这样对记者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