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阅读 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市应急管理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索引号 : 735214093/2023-00953 文       号 :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单位: 咸宁市应急管理局

名       称: 市应急管理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发布日期: 2023年01月11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依法治市办的正确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依法治市四次会议精神,根据全市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要点,全面落实法治咸宁建设各项工作任务,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应急管理,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为咸宁经济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一是抓关键少数。始终将普法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当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严格落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学法述法制度、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法治建设情况年度报告制度、重要法治信息报送等制度。局党委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精神,听取有关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把法治工作摆在与推进应急管理改革发展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咸宁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制定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要点和普法依法治理责任清单;二是抓思想引领。建立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首个议题制度,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作为学内容和全市应急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召开党委中心组17次,党委会7、局务会4次,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究普法工作2次,局主要领导亲自授课并邀请专家开展干部职工法治专题培训或讲座4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机关线上线下活动,全市应急系统240余人参加线上线下学习。局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全体干部职工参加网络旁听庭审活动,法宣在线学法和考试任务完成率和优秀率均为100%三是抓科学决策强化依法决策意识,完善以局案件审查委员会案件审核制度为主要形式的重大行政决策规则程序,形成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外聘法律顾问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实行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记录,完善材料归档和档案管理制度。今年已召开4次案审会对较大以上处罚进行集体研究决策

二、完善制度体系,优化营商环

一是完善规章制度。出台《咸宁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安全生产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确保“刑法修正案十一”在咸宁有效实施。实施了《咸宁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领域举报奖励办理规定》,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生产工作的社会监督。制定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将11项常见企业违法行为进行风险等级评定,通过找准法律依据,明确违法责任,提出合规建议,公开指导部门和联系方式等手段,指导企业规范经营,避免法律风险。及时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市安办重新起草与上位规章制度不相适应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咸宁市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对超过文件时效的《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咸政发〔201613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宁市安全生产“打非治违”行动方案的通知》(咸政办发〔201767号)宣布失效。编制《咸宁市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修订《咸宁市突发事件总体预案》,推进市级生产安全事故、防汛抗旱、地质灾害等专项预案修订工作,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升群众应对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的能力。制定《咸宁市应急管理局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动态调整事项目录,明确事项名称、设定依据等并将目录清单在局门户网站及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凡未纳入清单的中介服务,一律不得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或前置条件,也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中介服务材料。二是营造法治氛围。大力宣贯实施修订后的《安全生产法《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执法人员分批次开展送法进企活动,实现370余家应急部门监管的高危行业全覆盖。今年6月,邀请省应急厅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徐克同志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安全生产法》,在咸宁日报开设专版专栏,宣传《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措施和刑法修正案(十一)等内容充分发挥顾问律师团队专业优势,认真办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征求意见,对市直部门提出的各种办法、制度、程序等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并回复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开展“清减降”行动,对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的各类事项证明材料进行清理取消,对必须提供的5项证明材料在局门户网站和政务服务网公布,并制作《办事指南》方便企业和办事群众查询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6类即办件授予窗口负责人直接审批权,由窗口直接审批、办理、发证(批文)对照51本高频电子证照清单,完成免提交材料48项、硬减材料21项,同时指导县(市)、区应急管理局硬减材料近70;与先进城市政务服务“减时限”进行比对,压缩48项承诺办结时限比法定办结时限减少87.65%推行“两减一优两服务”(减材料、减时限、优环节,延时服务、延伸服务),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已惠企50余家,审批事项48。制定实施《咸宁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咸宁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领域首违免罚事项清单》,在法律法规限度内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出台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清单,今年6月,首次湖北云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采取预警提示,指导整改隐患的方式进行监管。强化警示教育,挖掘和宣传一批典型案例,5月份,通过市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布典型案例5个,有效震慑违法行为。立足部门职能和助力工矿商贸和危化企业纾困,根据工矿商贸领域企业反映的风险辨识难题,结合企业实际,制定“集中授课、观摩讲解、现场检查”的服务方案,重点围绕工业(冶金)、危化与烟花爆竹、非煤矿山等领域442家企业,深入企业开展帮扶,贴心制定“集中授课、观摩讲解、现场检查”的帮扶方案,对8家矿山企业,40家重点工贸企业开展“三千帮扶”活动,对16家危化企业、13家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开展高温天气上门指导,帮助企业保障安全。共服务企业320余家,帮助指导隐患整改1350余处,助力企业安全发展。

三、开展执法监督,规范公正执法

一是加强执法资格管理。持续开展全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资格取证培训和到期换证培训。成市局和局二级单位4个执法主体的资格清理和58名执法人员的执法证取证工作,按省厅要求对所有执法人员统一配备执法服装二是推行“三项制度”。在全市系统推动《湖北省应急管理部门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办法》有效落实,成立工作专班承担推行“三项制度”的业务指导和宣传培训任务,加强业务指导和宣传教育培训,加强执法行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制定实施方案,制作并公示工作流程图,规范行政执法文书等内容,依托国家“互联网监管”和湖北省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实现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计划网上备案、执法文书网上制作等,做到执法全过程、全信息记载,可回溯,可共享;按法定时限要求,在做出行政决定7天内公布行政许可、处罚等执法信息,接受社会群众监督。三是组织开展案卷评查。创新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方式,通过“随机抽查专家审和现场核查交叉审”等方式,加强对县(市、区)应急管理局案卷评查指导,对各县市区执法文书使用不规范,执法保障不到位,“放管服”改革精神落实有偏差等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确保执法主体适格、对象适格、权限合法、程序规范。四是强化执法监管。编制市局2022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确定检查重点检查对象34,一般检查对象16家,每月按计划实施执法检查并整改闭环坚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高危行业领域重点监管相结合,加大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度,现已开展3轮“双随机”部门联合执法。开展工贸行业“百日清零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认真落实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评估制度,加大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和公开曝光力度,加强社会监督和警示教育。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集中曝光一批安全生产领域违法失信行为。

四、推进法治宣教,提升治理实效

一是贯彻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八五”普法工作要求,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起草全市应急管理“八五”普法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八五”普法工作取得新成效。制定实施2022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要点和普法依法治理责任清单,及时部署全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二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安全生产月等主题普法宣传活动。按要求组织参加全省公众应急知识竞赛活动,全市17余万人次参加比赛,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应急法治意识和应急能力。加强全系统干部法治教育培训,组织举办法治专题讲座4次。组织开展8次有关加强党员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教育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三是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应急普法功能,以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普及应急法律知识和防灾避险常识。积极运用局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开展应急管理普法宣传。强化应急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和宣传,丰富应急普法宣传方式,积极在网络媒体、城市公共电子显示屏、社区宣传栏等开展宣传。

五、存在的问题

(一)法治意识不强。一是宣传深度不够。部分企业安全监管人员和员工不清楚“一法一条例”(《安全生产法》《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的主要内容,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总体上仍较淡薄,缺乏风险辨识防范和避险逃生能力。二是法治思维欠缺。部分监管人员行政意识强烈,法治意识淡薄,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执法问题不够。三是主体责任落实不够。一些企业中小微企业安全意识不高投入不足,基础薄弱、管理混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员工“一法一条例”学习深度不够、贯彻力度不大,教育培训较少且流于形式,对生产安全隐患心存侥幸,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安全投入不足,安全风险进一步增加。

(二)法治能力不足。一是业务能力不强。面对新业态,监管执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办案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执法力度不够部分监管人员不敢动真碰硬,畏首畏尾,执法失之于宽,使之与软;三是工作合力不足。执法横纵向联动不够,部门单打独斗现象时有发生,未形成监管合理,威慑不强。

(三)执法保障不够。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生产属于公益宣传,但我们每年还要承担较高的宣传费用。部分乡镇、部门,执法经费预算和投入不足,未配备各项安全检查设备装备,执法人员服装还未配备,执法车辆配备不足,导致安全监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六、下一步打算

步我们将借助“八五”普法实施的东风,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再提认识、再加压力、再上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大学法、用法、普法、执法力度按照“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进”活动,针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进行重点宣传,加大公益宣传力度,把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及常识融入到全民日常生产生活中,营造全社会共建共享的法治氛围。继续加强教育培训力度,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有计划地对安全监管干部进行轮训,提升业务能力;结合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和《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对相应规章制度进行适当调整。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强化监管执法,提升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加强“三项制度”落实,利用“互联网监管”平台,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依法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执法水平二是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以做实安办、做强专委、做硬基层、做优保障,建强执法队伍、建强救援队伍、建强专家队伍、建强宣教队伍,做实信息化系统、做实演练系统、做实信息报送系统、做实“互联网监管”系统,聚力完善机制、聚力三年行动、聚力防灾减灾、聚力项目建设,确保应急管理水平支点突破、总体提升。三是进一步强化执法保障。以应急管理行政执法综合体制改革和乡镇(街道)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为契机,健全基层应急办建设,充实基层安全监管执法力量,保障工作经费,配齐执法必要装备、车辆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着力强化基础建设。

咸宁市应急管理局

20221228

附件: